計劃詳情
內容:屆時有自然友善農業相關的活動、遊戲、工作坊、生態文化導賞、現場音樂表演等
地點:荔枝窩農地
時間:08:30-17:00
名額:每日不多於200人
對象:3歲以上公眾,18歲以下參加者必需有家長陪同,只限已報名的參加者進入活動場地
費用:每位港幣358元(大小同價)
早鳥優惠:每位港幣338元
早鳥同行優惠:3人或以上同行,每位 港幣328元(優惠只適用於同時報名,恕不具追溯力)
*** 費用包括來回馬料水荔枝窩船程、活動、活動保險及行政費用
*** 費用不包括午餐、特飲及農產品
報名:新一期「農樂節」活動尚未開放報名
查詢:請致電或whatsapp22720311或電郵到lcw@cahk.org.hk與項目職員聯絡
過往活動
田邊藝術展覽
項目邀請了駐村藝術家Benjamin, Dexter 及Suzanne以項 -目的保育目標蜻蜓及米魚為題,創作了三組藝術品 – 「蜻蜓駐請加超連結去蜻蜓駐分頁」、「賞蜻蜓請加超連結去賞蜻蜓分頁」及「人、水、共、稻、魚、生請加超連結去人、水、共、稻、魚、生分頁」。藝術品設置於荔枝窩村西門對出的田邊,展覽期由2020年12月5日至2021年1月31日。

Benjamin希望透過蜻蜓駐讓觀者注視將這片地域對蜻蜓的重要性。設計蜻蜓駐時,他以「除了擁有觀賞性和象徵性,外亦可以作為提供蜻蜓休息的駐足點」為核心創作意念。

選用在地的物料和農耕的剩餘物資來創作,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相信藝術品與環境生態除了是一種靈感來源和對象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是一種實質互動、互惠的關係。

Benjamin希望透過蜻蜓駐讓觀者注視將這片地域對蜻蜓的重要性。設計蜻蜓駐時,他以「除了擁有觀賞性和象徵性,外亦可以作為提供蜻蜓休息的駐足點」為核心創作意念。
蜻蜓駐

在常有蜻蜓出沒的農村,從前流傳著當蜻蜓飛進家裡時能帶來好運和吉祥;在古詩中也常常提到蜻蜓的美。Dexter認為那些說法相信是來自人們對蜻蜓了解後所感受到的。他將古詩刻在每一件賞蜻蜓藝術品上,希望觀賞者從古詩中再次感受蜻蜓的美好,在大自然中細心欣賞,也期待著蜻蜓飛進家門的一刻。

Dexter認為蜻蜓的出現代表這美好的環境和水源。人耕種讓蜻蜓有了更好的地方棲息;蜻蜓減少害蟲,讓人有更好的收成,這就是一種人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美好。當了解蜻蜓,就會看到蜻蜓有多美。

在常有蜻蜓出沒的農村,從前流傳著當蜻蜓飛進家裡時能帶來好運和吉祥;在古詩中也常常提到蜻蜓的美。Dexter認為那些說法相信是來自人們對蜻蜓了解後所感受到的。他將古詩刻在每一件賞蜻蜓藝術品上,希望觀賞者從古詩中再次感受蜻蜓的美好,在大自然中細心欣賞,也期待著蜻蜓飛進家門的一刻。
賞蜻蜓

Suzanne以6個浮碗盛載了6種荔枝窩的微景觀 - 天然山石、溪水、瓦片、稻米、米魚、白米。

水源藴藏了自然生態環境多樣性的微量元素。米魚的出現喻意稻米種植收成好,亦是村民窩暖豐收之時,是生命共同體之動透泉源。浮碗加入了骨瓷製作,代表生命。

Suzanne以6個浮碗盛載了6種荔枝窩的微景觀 - 天然山石、溪水、瓦片、稻米、米魚、白米。
人、水、共、稻、魚、生
媒體報導
初夏農樂日 2019
初夏農樂節在2019年5月1日舉行,參加者跟隨職員漫遊荔枝窩、穿越田野鄉郊、參加三個特色節目,包括 生態農耕體驗、在地收成共享樂及創意農地手作。
香港農耕有兩個播種期,春播及秋播。春、秋播種的作物大致不同,作物多數分別於夏季及冬季收成。因此,項目特別在夏季舉辦一場農樂日,讓公眾欣賞夏季的農地,共享收成的喜悅!
在天氣不穏定的夏季舉辦活動,需要冒著因惡劣天氣而取消的風險。天文台在活動前一晚,預測活動當日有雷雨。可幸的是當日天公造美,雷雨聚集在香港對出南面海域,在荔枝窩卻是大放晴天!村民說這是關帝保佑、農夫說是天公造美、職員說上帝聽了她的禱告、參加者說他運氣太好了。熱情陽光的擁抱下,參加者在荔枝窩渡過了快樂一天!

荔林咖啡農夫May及Angela指導參加者將洛神花苗定植到田中。定植前首先要在田中挖一個洞,然後將苗的泥膽部份埋到洞中,枝葉部份在泥面上。再用泥土填補空隙,然後為剛定植的洛神花苗淋水。

最後在土壤上蓋上枯草,為泥土保持濕潤,這亦有助控 制雜草生長。枯草分解後更會成為土壤中的養份,滋潤洛神花的生長。

當日參加者在種米小隊隊員的指導下,將水稻苗移植到水瓶中。首先將苗在苗床中分出來,分苗時不可傷及苗根,然後將根上的泥土洗走。取兩至三株苗移植到水瓶土壤中,生命點以下的部份埋到泥中,葉外露。完成後,參加者們都帶了自己的水稻苗回家種植。不確定參加者們最後能否種出米來,而肯定的是他們都知道米從何來。

荔林咖啡農夫May及Angela指導參加者將洛神花苗定植到田中。定植前首先要在田中挖一個洞,然後將苗的泥膽部份埋到洞中,枝葉部份在泥面上。再用泥土填補空隙,然後為剛定植的洛神花苗淋水。
生態農耕體驗

參加者在隨意農樂的田中簡選香草,用作沖泡鮮香草茶。農夫跟從項目的生態友善農耕指引,不使用化學合成肥料或農藥,農產品都是天然、健康、安全,可以即採即沖泡。

以 食水清潔香草後,加入熱水或冰水,泡茶品嘗。農夫阿鏡在每粒冰塊中加入了鮮花,色彩繽紛,泡出的茶亦多一份清新味道。

參加者在田中收採了的農作物有,蕃茄、粟米、甘荀等等。Eugenia在田邊即時者了菜飯給參加者們品嘗,是最新鮮的時令農家菜!

參加者在隨意農樂的田中簡選香草,用作沖泡鮮香草茶。農夫跟從項目的生態友善農耕指引,不使用化學合成肥料或農藥,農產品都是天然、健康、安全,可以即採即沖泡。
在地收成工共享樂

紅藜麥是台灣的原生作物,也適合在香港種植,是一種具豐富營養價值的食物。紅藜麥有很多不同的傳說,綠續友徠農夫阿謙及Maria向參加者分享了幾個有關紅藜麥的傳說,更教他們製作紅藜花環!

色彩繽紛的紅藜麥花環為參加者帶來很多豔羨目光。除了作為頭上裝飾外,紅藜麥種子亦可可以用作料理材料。

參加者用薑黃紮染了頭巾及環保袋。薑黃有消炎的功效,從前有鄉村村民,以薑黃染製衣物給患有濕疹的孩子穿著,可舒緩濕疹症狀。

紅藜麥是台灣的原生作物,也適合在香港種植,是一種具豐富營養價值的食物。紅藜麥有很多不同的傳說,綠續友徠農夫阿謙及Maria向參加者分享了幾個有關紅藜麥的傳說,更教他們製作紅藜花環!
創意農地手作
豐禾。日荔 – 農樂節 2018
2018年12月1及2日,項目舉辦了一連兩天的「豐禾。日荔 – 農樂節」。慶祝荔枝窩稻米豐收,亦是慶祝項目營運一週年。活動獲得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境保護署及其他機構合辦的「綠色戶外活動嘉許計劃」,嘉許為「綠色戶外活動」。
這是項目首次舉辦的大型活動,有328位參加者,66位 義工,農夫及項目職員共同參與。是次農樂節以嘉年華形式舉行,安排了多項活動供參加者即場參與,包括 傳統稻米收割體驗、稻草工藝、田野音樂會、生態探尋遊戲、生態及文化導賞。每位參加者於報名時亦可預約一節期間限定由農組提供的特色工作坊。
當日天氣如活動名字一樣,風和日麗。活動首天舉行了開幕禮,嘉賓與參加者們一起將禾穗的穀粒打落到盆桶中,完成開幕儀式,為一連兩日的「豐禾。日荔 – 農樂節」揭幕。
參加者需知
項目提供:
所需工具、飲用水及清潔用水
導師指導
來回沙頭角至荔枝窩的船程
主辦單位已為是次計劃購買「一般公眾責任保險」及「團體個人意外保險」。參加者可自行按需要額外購買意外傷亡及保障財物保險。主辦單位祗會按是次農務計劃購買之保險條款辦理保險索償。
由於交通取道沙頭角禁區,主辦單位將為成功報名的參加者申請沙頭角禁區證。成功報名的參加者需提供身分證副本,以作申請沙頭角禁區紙之用。所有身份證副本將於事後銷毀,不作保存。閣下亦需於計劃完結後,將禁區紙交主辦單位。
報名費用及按金退回:
費用不包括午餐及前往集合點沙頭角的交通費用。
參加者必需完成計劃的要求,方可獲全數退回按金。
惡劣天氣安排:
戶外活動
三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黃色、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
雷暴警告(影響範圍涉及活動當區)
天文台預告於未來數小時將有暴雨(影響範圍涉及活動當區)
室內活動
如活動開始前兩小時或之後懸掛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主辦單位將取消當天的活動,並稍後安排更改活動日期事宜。
若天氣情況惡劣但不屬於上述的情況,請於活動當日致電活動當日聯絡人(只於活動當天早上適用)查詢主辦單位之最後決定。
活動進行中如出現天氣變化,主辦單位會視乎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活動。
若於活動進行期間,主辦單位因天氣問題或其他原因取消活動,所有已繳交之費用將不獲退回。
請注意:
農田使用自然友善的農耕方式種植,亦即近似俗稱的有機種植,故請參加者使用生態友善的個人護理產品。敬請勿用含有化學成份的個人護理產品,以免污染環境。
請遵守環保指引,自備水樽及餐具,不使用即棄餐具,自己垃圾自己帶走。